佛陀说的八苦。其中一苦,称为“求不得苦”。奇了个怪~现在的人念经却会令得自己受这个“求不得苦”。怀疑念经的时间不对吗?是选的佛经不合适?是念得不够诚心?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,搞得自己求不到XXX呢?。。。啊~求不得苦。佛经是能解烦恼苦的。结果,却读出个苦来。甚至有的学佛学成“反佛先锋”。得不到好,生活越来越糟。破防了。这就是被“心外求法”,给害的。
有人或许会建议说,继续读。专读一本,读到开悟为止。额,这种说法,其实不合理。正常的修行,都是会深入经藏,学习教理。各部佛经,论,甚至律都读的。多了解。有什么疑问,都是从多读多学习,在佛经中找到自己想要答案。这闻思过程,自然就会把心外求法的状态,拉回到正轨。
我爸很多年前,他念佛念经持咒可以从早念到晚。直到他生意失败。公司倒闭后,他就没再修了。最初,他的出发点也是有问题。是心外求法!
还有个评论是这么说:『个人觉得,吸引进入佛法才是第一步,佛也在经中强调念经的诸多利益,总不能要求信徒饿着肚子也要念经。』
这话就是典型的,拿好处吸引人来学佛。
我就留言说:『无论人是饿或不饿肚子,不贪都是最基本的善。可是,现在的修行人多是不老实。你讲不贪。他说会饿肚子。难道,人必须贪求才能不饿肚子吗?没有这个道理。念经的真实利益本是解脱因。然而,现在的人真正的发心却在搞轮回业。』
这种有着期待和心跳的感觉多久没有了?被人照顾在乎紧张的感觉多久没有了? 我不知道我和你的结局会怎样,可是我希望我们有故事的开始。它无自性的。没有一个实在的“自体(我)”。那么现在很多佛教徒,谈到有佛菩萨给我安排怎样的人生。这种说法属于一种邪见(不对的见解)。没有一个实在的自体,即说明没有一个真正能主宰的“我”。包括没有他力主宰,佛菩萨或是所谓神明是没得主宰他人的生命。这是佛教缘起法的解释。佛菩萨的出现只为度众生。比如,某人发心要解脱生死。佛菩萨就会出现考他的道心。就如,有个很著名的佛教典故『割肉喂鹰』。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,他有一世叫作忍辱仙人。忍辱已经很到高的境界啦。而那只坏老鹰,就是菩萨化身去考忍辱仙人的忍力的。又比如,有修行人诚心发愿要永断淫心。那么他“好日子”到头啦!排山倒海的考验都会去找他,各种美人计,来炼这人的道心。佛菩萨来考有这么个讲究。得是在修道上有一定程度,或许就差个临门一脚得度的。
现代有多少人真正在解脱道上努力呢?多是忙着在挣钱吧。有的信佛人对佛法没有基本认知,当他们生活一时好,就以为是佛菩萨帮了自己。当生活一时过得不幸,就认为佛菩萨见死不救,觉得佛教不可信。
所以这基础认知很重要。如果想要现世或未来世有福报。那就要修持十善业(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恶口,不绮语,不两舌,不妄语,不贪,不嗔,不痴)。如果不想要再轮回了。那就要深入经藏,学习佛法,在解脱道上努力走到生死的彼岸去。
现在的人想法很“简单”。什么是十善?问他也不知。佛法干嘛的?只知念经好。抱着经书糊里糊涂地念。两边利益都想占。没有这个道理。